梁平县仁贤镇仁贤村七组,来自江苏省连云港的收割机正在为农民收割水稻。记者 郑宇 摄 |
核心提示
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。
如何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补足短板,让小农户跟上农业现代化的步伐?连日来,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、高校院所专家学者、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朋友,围绕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一主题与他们进行了对话。
把小农生产导入农业现代化
“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,其中明确提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非常关键,意义重大。对重庆来讲,要求更为紧迫。”市农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勇说,我市农村户均经营规模小,必须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,把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联结起来,才能形成规模、提高效益、节本增效,才能把小农生产导入农业现代化。
从2014年开始,我市在部分区县开展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,引入第三方分工合作机制,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。
“几年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,对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、提高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和农业生产率、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。”市农委经管处副处长张世利说,目前全市约有920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,多数为农机队伍,其次为植保队伍。通过开展社会化服务,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。以种粮为例,由于集中育种、插秧、施肥、施药、收割,成本较个体支出大幅下降,点上调查显示,平均每亩节本增效252元。咨询热线 13901329810 张经理